第三方支付 下一站去哪?

对比
金融行业
互联网
行业的发展,中国当下的状况仍然落后于
美国
,但位于两个行业交界处的
互联网金融
行业却呈现出另外一番图景—受益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年来正处于规模快速膨胀的时期,甚至有超越美国之势,这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热议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庞大图谱中,第三方支付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也是
中国互联
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表征。伴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做大,中国正在快速迈入“无现金社会”—上至城市综合体及生活缴费,下至街边摊贩,第三方支付正如空气般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不仅提高了中国整体社会的运转效率,更在无形之中成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无论在日本、
韩国
,抑或是美国、欧洲,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积极地在域外快速发展、扩张影响。
虽然第三方支付是最近几年才集中进入媒体视野,并受到学界和业界的追捧。但实际上,它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全球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诞生于1996年的美国,三年之后,国内有政府投资背景的首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信易支付在北京成立。时隔一年后,国内首家民营支付机构环迅支付在上海成立。随后,市场中开始涌现大量的竞争者,包括财付通杉德、易宝、银联在线、快钱等背靠不同资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纷纷出现,它们共同让整个品类的消费者覆盖不断提高。
据显示,200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规模达196亿元,这个数值到了2012年扩增到了12.9万亿元的水平,至2017年,仅前11个月的规模已达到28万亿元,12年间的增幅高达1428.6倍。而从环迅支付2007年推出中国首个移动第三方支付产品时算起至2012年合计5年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总合为0.32万亿,到4年后的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59万亿元,增幅达到184.4倍。
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其他行业类似,当一个商业模式被证明高度可行后,大批游戏玩家就会涌入,从而不断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是互联网背景下,各家巨头争相竞夺的资源。考虑到第三方支付不仅具备工具属性,它还能帮助企业切入想象力更广大的金融领域,人们对它的重视也就显得不足为奇。支付宝和财付通无疑是这个领域的赢家,《第一财经周刊》的调查显示支付宝和财付通在被访者中的使用率达到了94.79%和89.58%,远远高于第三名(10.69%);在国内市场以外,借助巨头们的引领效应,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开始着力拓展海外市场,如今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全球共计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陆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另外,在传统的工具属性以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性质。即使如支付宝和财付通这样的巨头,也因循着所依附的原有业务呈现出具有差异的特点,譬如阿里巴巴开始与政府部门合作,提供水电费气等更多生活缴费的功能,花呗和芝麻信用也重塑了中国消费者对“信用”的认识,基于此推出的机场免检通道、签证服务等更是成功吸引了舆论的关注。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从更细微层面的消费者端来看,还能发现有关市场格局的一些更为有趣的信息。总的来说,虽然由支付宝和财付通构成的双寡头仍然牢牢掌控着相对垄断的优势,但在包括安全性、便捷性和费率等方面,各大平台间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化现象。所以,竞争的下一步可能在于谁能从这些更为琐碎的细节上寻求突破。譬如在满意度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收获的正向评价比例均超过了8成。而如第二梯队的环迅支付这类体量略小的平台,对它们的态度倾向
于正
面的受访者比例也达到了3/4的高位。在对未来前景的展望方面,高达95%的人认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前景光明;人们对环迅支付这样的平台同样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有近90%的消费者认为它们在未来的移动支付市场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使用频率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分别有61.9%和60.23%的用户每月交易30次以上,而环迅支付等其他平台的数值达到了65.71%;在额度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平台上的单次交易额在100元以下的用户比例都在61%左右徘徊,而其他平台的数值接近63%。与此同时,仅有0.22%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用户表示他们的交易额度达到了五位数级别,而这一比例在针对B端业务的平台上则高达5.71%。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对的客户性质不同,此次针对to B和to C行业分别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B端客户满意度达到了73%,但与C端用户相比,负面情绪还是较为明显,分别有4%和1%的用户表达了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具体到B端客户的关切因素,安全问题仍然是他们选择支付平台时最为关切的,高达69%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究其原因,toB支付的细分市场往往面对高额的支付需求,因此这其中由风险管控不当带来的损失将极为庞大;另外,支付本身与商业利益的紧密捆绑也使整个过程具有极度的私密性,两大因素的相互叠加使得安全问题在企业用户群体中变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用户体验同样受到B端用户的重视,接近两成的受访者认为toB支付行业的玩家需要完善这一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中小平台以生存空间:毕竟巨头们无法满足每一个垂直行业的特殊需求,而中小平台更为灵活的身姿确保了他们能快速响应垂直领域用户的诉求。在C端用户的层面,持有正面态度的用户比例达到了85%之多,说明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格局基本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支付需求,这一乐观情绪甚至传递到了对整个行业未来前景的展望上,多达91.6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乐观和乐观。当被问到影响平台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时,相较于B端用户高达69%的选择率,普通用户的关心比例降低了5个百分点。虽然仍然是目标群体最为关心的要素,但在安全问题上的敏感程度已经不及企业用户。在用户体验方面,普通用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达21%的受访者认为该要素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决策,毕竟当支付平台从工具属性逐渐向服务属性过渡时,人们对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提高。
在市场环境快速转变的背景下,不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不断进行适配环境的迭代。例如环迅支付的业务主要针对B端,它的特色是专注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企业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环迅以支付为切入口,在满足企业日常频繁交易的基础上,以账户体系及定制化的行业资金管理解决方案连通企业运营核心环节,帮助企业搭建运营生态闭环,最终驱动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面对如会员制企业会员营销模式逐渐与移动社交场景融合的主流趋势,环迅支付推出了满足于移动端需求的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打通企业在微信、QQ、手机H5、App等多社交场景的充值支付渠道。针对会员制企业多层级复杂管理特性,通过构建的定制化账户体系进行相对应的分层级设置,从而满足不同权限会员对资金管理的需求。
对于其他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们也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例如通联支付就与保险公司进行了密切合作,易宝支付和连连支付则为跨境支付和商旅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些针对B端用户的支付平台通过更为灵活的身姿腾挪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无论如何,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处于一个极速变动的时期。虽然竞争者多元,并且来自市场的力量蓬勃发展,但从政府而来的监管压力也开始愈发凸显,对当下的市场格局构成潜在影响。一个最为明显的表征即是在今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当网联作为一个全新的角色进入第三方生态之后,它必然会对既有格局造成冲击。原有的直连模式变为间连,三方模式转换成四方模式,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巨头们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以往,大型机构有能力通过开设备付金账户为合作银行带来吸收存款的额外收益,并要求银行给予费率优惠;相反,无法获得青睐的中小机构难以获得有利的政策空间。因此,当网联的加入开始冲击原有结构并为中小机构开辟出一条突围的路径时,独立平台的高层需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市场机会。另外,在今年11月1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明确表达了接下来的两个管理思路:一方面,实现全面开放原则,欢迎和鼓励外资参与支付业务的竞争;另一方面,在开放的同时也强调“均衡”和“有序”,即通过续展等监管措施实现优胜劣汰。实际上,这种情况的产生有迹可循:当行业的发展经过野蛮增长期后无法通过自律完成净化,那么行政力量的介入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中国现行机制的“大政府”管理思路也让行政力量有主动介入管理的动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提高风控意识并严格遵循各项政策法规。而运作合规的第三方平台,也将在政策的清洗过程中获得新的市场地位和空间。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第三方支付,下一站去哪
通过一系列消费者调查、专家深访及理论梳理,我们梳理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未来需要面对的发展趋势:其一,支付与电商的融合将向纵深发展,电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支付平台争夺的主要场景,而支付体验本身的优劣也将影响消费者的电商平台选择;其二,垂直化和平台化将持续升级,针对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满足,既是相对弱势的机构能力所能满足的选项,更是它们可能涉入的市场空间;其三,移动支付将加速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积极地开发适配移动端的产品,毕竟只有当消费者开始在移动端使用相关服务时,平台本身才能更精准地了解自己的用户,并不断对自身产品进行迭代优化;其四,业务向全球化延展,中国企业出海动能的增强及中国出境消费者人数的增多,都使得业务全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其五,支付平台跳脱单纯的工具属性展开多元金融服务,对于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虽然并不具备提供如此多元的金融服务的能力,但在针对细分需求的时候,也能够提供一些不限于支付的额外业务支持。而通过支付沉淀数据挖掘支付业务外的衍生价值,正是环迅支付未来几年产品战略规划的重点。
环迅支付基于企业真实的消费场景支付、供应链上下游资金往来,通过多年行业积累,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数据资源。把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与环迅支付本身的风控体系结合,积极开展数据挖掘和风险量化分析,清晰呈现企业经营状况的精准画像,构建出企业的“信用体系”。基于企业的需求与授权,调用企业“信用体系”中的数据,可以为有资金需求且信用良好的企业,推荐主流银行、合规金融机构,从而帮助这些实体企业顺利达成贷款、融资。环迅支付以真实大量的企业交易数据为基础,形成有价值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帮助经营良好、有发展潜力的实体企业快速找到安全融资的“捷径”,提升金融资源匹配度,落地普惠金融。让每一笔贷款都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服务促进实体企业发展,构筑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信用金融服务领域,支付宝已经迈开脚步,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区别就在于,支付宝核心用户群体是C端消费者,而环迅支付专注服务的仍然是B端市场,是一直长期服务的企业客户。中国市场中小型企业千千万万,每家企业需求不尽相同,借贷、融资似乎已成企业刚需,市场空间巨大。聚焦B端市场展开的企业信用金融信息服务,将为正处于红海竞争的中小型支付企业,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为支付行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说,跳脱单纯的支付这一工具属性是支付平台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