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雷器失灵 最高评级债券闪崩

三只AAA级债券接连闪崩

高评级的优等生“证书”在中融新大三只债券身上短暂“失效”。7月11日,中融新大旗下又一只AAA债券“18新大02”盘中暴跌72%被临时停牌,算上7月9日闪崩的“15鲁焦01”和“15鲁焦02”,中融新大三天内已有三只闪崩债券,涉及金额超30亿元。

中融新大可以称得上债券发行主体中的优等生,根据评级机构联合资信今年4月末在上海清算所发布的一份跟踪评级报告,中融新大是一家以能源化工、物流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等为主营业务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还参股了晋城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金融机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1557.5亿元,员工超万人,资产负债率40.95%,经营性净现金流52.07亿元。

“公司整体资产规模大,债务负担适宜,近年来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保持增长,盈利能力和整体偿债能力较为稳定。综合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公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 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报告如是写道。截至7月12日,中融新大的主体评级及三只闪崩债券评级也未被调低。

从现金流这一“命门”来看,在7月6日的声明中,中融新大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可快速变现资产206.63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27.24亿元、应收票据69.35亿元、交易性金融股权110.04亿元),公司自有资金能够保障近期到期债券的本息兑付。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联合资信报告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融新大的短期债务有158.48亿元,长期债务有265.17亿元。

“高评级信仰”之忧

为何AAA评级在身的中融新大三只债券会出现闪崩?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是受到日前违约的永泰能源(600157,股吧)波及。公开资料显示,中融新大和永泰能源在2013年和2015年先后合资成立了山东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融金控(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另外还有过几笔项目股权交易。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中融新大通过并购扩张较快,可能令资金链承压。联合资信在跟踪报告中也提出多个关注点,包括中融新大投资支出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筹资压力;公司物流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占比保持较高水平,毛利率持续下降,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等。某券商固收部首席分析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今年企业再融资较难,各种风险、市场预期等也都会使市场波动较大。 “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融资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不能只看评级结果。”该分析师提醒。

事实上,高评级债券的金钟罩早已被打破,在今年26起债券违约事件中,有19个债券在发行时获得了AA及以上评级,其中17沪华信MTN001也拥有AAA评级。

这也意味着,市场的“扫雷游戏”难度再次升级。在此之前,债券兑付洪峰期的到来已经让市场有所焦虑。据Wind统计显示,近80万亿元的债券余额中,有24.56%的债券将会在一年内到期,债券数量达1.8万只,其中1.4万只在今年内到期,而6-9月的到期债券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很多违约企业受制于内部创造现金流和外部借新还旧的压力,没有能力来兑付,尤其低评级发行人依赖外部融资可能更加困难。伴随着债券到期高峰再度来临,债券违约可能是常态。

不应过度依赖外部评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高评级债券还是备受青睐甚至有点供不应求,AAA主体评级的企业出现融资链断裂的概率较低,因此难以出现违约潮。上述分析师也表示,评级高的企业违约风险还是相对较低的,目前最核心的要看企业负债情况、融资情况等,盈利和可投资能力等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监王一兵也认为,当前政策层面也在预防信用过度收缩,产生系统性风险,如央行定向降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构建银行联合授信机制等。因此,在基本面相对有利和货币边际持续走宽的趋势下,中高评级的优质债券仍然是投资价值较好的品种。

与此同时,业界人士也提醒投资者不应过度依赖外部评级。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仍不成熟,评级费用大多数是由被评级对象支付,而非使用者支付,这就给“买评级”现象提供了温床。今年以来,联合评级、联合资信、鹏元资信、中诚信评估等评级机构都曾踩雷,其中多家机构还曾因评级质量问题收到过证监会警示。

央行也曾警示,尽管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监管部门要逐步减少政策法规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的引用,评级结果使用机构也应合理审慎使用外部评级结果,加强内部评级体系建设,降低对外部信用评级的依赖。